最近,上海和深圳这两个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“大佬”城市,在七月初相继放出了大招,出台了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。虽然都是为了推动集成电路产业进步,但两者的侧重点各有不同,就像给产业发展开出了两副各有特色的“药方”。
先说说上海,它走的是全产业链支持的路子,特别看重企业联合体项目和产业集聚。上海出台了《关于强服务优环境 进一步打响 “投资上海” 品牌的若干举措》,在金融支持方面可是下了血本。设立了总规模 500 亿的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,还有 1000 亿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,通过 “长期资本+并购整合+资源协同” 的新机制,给产业注入强大的资金动力。在产业链支持上,上海实施联合体政策,优质项目能拿到很好的产业政策支持,还鼓励产业链上下游的项目打包落地,形成 “抱团发展” 的态势。而且,上海还发布了 AI 大模型、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,这些场景优先向重点企业倾斜,对模型推理算力项目还有补贴,这就为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了更多 “用武之地”。
从产业基础来看,上海的实力也不容小觑。2024 年,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营收达到 3917.02 亿,占了全国的 22.8%,像中芯国际、华虹宏力这些知名企业都聚集在这里,全产业链优势十分明显。
再看深圳,它更聚焦于技术突破和市场化机制。出台的《深圳市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把重心放在了让市场和企业发挥更大作用上。通过支持研发、专项资助等普惠性政策,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合作,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。在关键核心领域,还发挥新型体制的优势,加大科技创新投入。另外,深圳设立了总规模 50 亿元的赛米产业私募基金,专门投向本地的重点项目和细分龙头企业,助力打造本地化的产业链供应链。
深圳的产业发展势头也很猛。2024 年营收 2839.6 亿元,增长率达到 32.9%;2025 年上半年产业规模就有 1424 亿元,创下了历史同期新高,同比增长 16.9%。海思半导体、记忆科技等知名企业汇聚在此,同样形成了全产业链优势。
总的来说,上海和深圳这两个城市,凭借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政策,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范本。相信在它们的带动下,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一定会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。